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图片征集
欢迎可提供图片的个人或机构与我们联系:电邮fotoe@fotoe.com;电话18122392610。 对于急征图片,建议提交数码照片或已电子化的图片。
秦岭图片征集
发布时间:2014-02-14 16:11:40
征集期限:长期
图片需求的地理范围: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太白县)、汉中市(佛坪县、勉县、留坝县、城固县、洋县)、安康市(宁陕县)、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柞水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徽县)


本需求区域内
秦岭栎林
栎林是本区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景观,分布带海拔范围为1000~3000米左右,有可分为栓皮栎林亚带、锐齿栎林亚带、辽东栎林亚带等,其中的锐齿栎林是秦岭林区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秦岭锐齿栎林分布区的土壤多为花岗岩、片麻岩母质上发育的棕色森林土。

秦岭箭竹
也称松花竹,分布于分布在秦岭海拔1800米――3000米的区域。秆高1~3.3m,径0.4~0.9cm,节间长4~16cm,幼时被较多白粉,秆环平,箨环隆起。箨鞘迟落,鲜时紫绿色,三角状矩圆形,薄革质,被稀疏易脱落 之棕色刺毛,通常长10~35cm,远长于节间,边缘具易脱落之浅褐色纤毛;箨耳镰形易脱落,具7~16枚约5mm长之浅褐色微曲之遂 毛;箨舌灰褐色,平裁或微凹,偏斜,高约1.5mm,先端撕裂,具浅褐色的直立长纤毛;箨叶下部存狭三角形,上部者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绿色,平直,长0.5~9cm,较鞘顶稍窄。每节分枝 4~10枚,外上举,小枝具叶3~7枚,叶耳紫色 或紫褐色,椭圆形,边缘具9~15枚遂毛,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9cm宽0.4~1cm。为大熊猫、羚牛的主食竹种之一。佛坪岳具乡、柞水牛背梁等地有分布。拍摄成片的景观

洋县大熊猫小种化石
地处陕西南部的洋县发现两处大熊猫小种、巴氏亚种化石遗址。有关专家称,该遗址面积大、分布集中。是继桂、粤、川三省后,国内大熊猫化石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据了解,陕西洋县位于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气候温和,草木茂盛。两处化石遗址分别位于洋县金水镇和马畅镇,占地约数百亩。早在一九八六年就被当地农民发现。起初只知挖到了奇特的“龙骨”,并不懂是珍贵的大熊猫化石。 据汉中动物学专家翟天庆介绍,大熊猫小种,即现在大熊猫的祖先,体形较巴氏亚种小。最早的大熊猫小种化石,发现于广西柳城县,随后又相继在广东罗定县、四川巫山县出土。从金水镇的大熊猫小种化石分布看,它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多雨的山地、森林里,附近遍布草地、沼泽和溪流,大致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以前。有关专家称,该化石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大熊猫的物种、分布、气候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请到博物馆拍摄)

大槐树移民
陕南的“大槐树移民”是历史上本区较早的一次移民,主要指由山西等北方地区迁入本区的移民。曾有少量山西移民直接或间接迁入本区的凤县、太白、商州、洛南、商南、山阳、丹凤等地,被称为“北人”或“本地人”。这些移民多在与武关交界处的清油河、梁家湾、试马寨、州河(丹江)边等地定居。据史料记载,当时迁入山阳的有20多姓,主要分布在城关、色河、三里、过风楼等乡镇,迁入商南的主要定居于富水、曹营、清油河一带,有李、魏、段、余等姓氏。迁徙到丹凤县的移民也有数十个姓氏。他们迁来后,开垦荒地,改善水陆交通,促进商业发展。山西的移民还在迁入地修“山西会馆”,建“关羽庙”,以示不忘祖籍。 拍摄山西会馆、关羽庙或与大槐树移民相关的其他事物。

川楚棚民
与响应政府“招垦”移民秦岭的人有所不同,他们是被迫留在山间,居住在所搭建的棚子中的人,最早的是一批无地耕作的农民,后来又加入了白莲教起义及李自成、太平军兵败后留在秦岭南麓的幸存者。他们大多自川、楚(湖北)、两广及云贵一带,在秦岭南麓垦荒种植采矿冶铁。他们的后裔,在本区主要分布在凤县、两当、徽县等地,所说的语言被称为“湖广广”话。在两当南部的云屏、广金一带至今留下了介于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和当地方言之间的“湖广广”方言,以及结草为庐、刀耕火种、吊锅炖肉、包谷煮酒、唱山歌、喝号子的“棚民”生活习俗,过去两当南部“棚民”的山歌号子,就是今天“两当号子”的原形。”“棚民”有一大部分至今沿用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吊锅。吊锅,俗称吊罐,是“棚民”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始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炊具,用铁烧制而成,口小肚大底圆,呈扁圆形,口边有对称弧形曲绊两个,可悬挂在火上烧水煮饭,小的可做五六个人的饭,大的可供十余人用餐,简易实用,携带方便,在“棚民”的家当中是必带之物。清嘉庆年间,这种炊具随“棚民”传到西北腹地的秦岭南麓的两当故道水流域。当时,一无所有的棚民,只能靠垦荒种植和狩猎维持生计。局势稳定后两当的南北二山逐渐有了药材种植和矿产开发。于是出现了许多人口密集的以经济贸易为主的村镇。倒如两当云屏的关岭子,西峡的半边街和广金大坪的五里长街,大坪街从现在的街道村一直绵延到二沟沟口;二沟口现存的化字纸炉就是当时繁荣景象的见证。当地有民谣道:“大坪街头五里长,脚蹬勉县靠略阳”。 可拍摄吊罐或二沟口现存的化字纸炉

江南人
"因来自长江以南,被当地人称为“江南人”,他们说的话被称为“江南话”或“江南蛮子话”。实际上,在商洛地区商南、山阳、丹凤、洛南、镇安、柞水等县都有大量江南人分布,尤其是与南方数省有地缘关系的商南、镇安和柞水三个县,人口组成上南方移民占大多数。在江南人聚居的地区,呈现出浓厚的南方色彩。江南人生活的村落里带有明显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南方“四水归堂”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并不少见。江南人还将故乡的服饰、器物、饮食习惯等带来,比如喜食吃米饭的传统。在风俗习惯上,江南人仍保留着部分祖籍地的传统。如婚嫁习俗:订婚时要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选双日子结婚,以求吉利,结婚时女方要置办嫁妆,称“陪送”,亲戚朋友要赠送礼物,称“添箱”,男方家则负责设新房,打制家具,铺新床,办酒席等。还有如节令方面:江南人过“腊八节”要吃杂米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夜”时要祭灶,供送“灶君”上天奏事等;腊月二十八吃“团年”(除夕那天的午餐),这点与当地人区别较大。最重要的是,江南人往往重视宗族,崇尚“耕读传家”的祖训,如商南县耀岭河乡草洼村的“叶氏祠堂”,立柱上所挂的楹联,上联是:振江左,家声好,守诗书,为世业;下联是:听祖考,遗训祗,留忠厚,与儿孙。在文化艺术方面,江南人也有自己的爱好。商南、镇安、柞水三县,主要流行的曲目并不是陕西的秦腔,而是豫剧、黄梅戏、花鼓等南方戏种。当地人还发展出自己地方的花鼓戏,如著名的镇安花鼓。拍摄商南县耀岭河乡草洼村的“叶氏祠堂”或能突出江南人特点的事物。

一年四季,酸菜不离
在本区,无论平川或是山区,几乎家家都有泡菜坛、腌菜缸、浆水菜盆等土陶器。一般家庭“一年四季,酸菜不离”。如浆水面、拌汤、搅团等都离不开酸浆水菜;即使吃米饭,也要炒以浆水菜或泡菜、腌菜为佐料的各种炒菜;家里来客,除了以泡菜佐餐下酒外,什么“酸菜鱼”、“酸辣肚丝”、“酸辣鸡丁”、“酸辣洋芋丝”等菜肴也离不开泡菜、腌菜、浆水菜,最著名的酸菜是窝窝菜。秦岭山地的人所居之地,多为山区,雨量较多,气候潮湿,为驱寒散湿,有喜酸辣的习惯。又因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购买食品较为困难,为解决日常饮食之需,以及待客的方便,还由于山区蔬菜较少,加工成酸菜,可节省和保存菜类,含酸味的食物,既能开胃口,刺激人的食欲,又帮助消化。特别是酸菜、泡菜中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生津、解腻、开胃、消暑、醒酒,还能入药疗疾,即使病人不思茶饭,也可用酸菜开胃。山里不少地方,更是“嗜酸如命”,几乎每顿饭菜都少不了酸菜或泡菜。柞水人喜食酸,与当地山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习俗紧密相连,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酸为明显特征的饮食风味。这与居云、贵、川大山间的苗民饮食习惯相一致。

腊肉
当地人在平时做饭、办酒宴、招待客人或送礼时,都要用到腊肉。吃肉时喜欢把肉块切得又厚又大,一块甚至大到能搭过碗边,称“过桥肉”、“梳子肉”、“杠子肉”。腊肉一般作凉菜或配蔬菜炒,较有特色的做法是:用油炸面菜配腊肉,称“面牛或面虎”,还有人家把腊肉切成片状煮挂面或锅巴招待女婿。在柞水还有道菜叫“豆酱爆腊肉”,大致是把熟腊肉切成薄片,先用清油爆炒后捞出,在锅里加清水,将豆酱煮熟,接着把腊肉倒入,等水烧干后加姜、蒜、辣椒、酱油、味精等,味道浓香。

城固县:
转角楼
城固县与留坝县交界处,盘龙乡长坝村瓦房子西,呈东北—西南向延伸,沟深坡陡,东麓山谷多串珠状平坝。一般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2233.1米。植被覆盖良好,以桦树为主。拍摄串珠状平坝

三冲天炮
城固县与洋县交界处,古称三嵎山。在城固盘龙乡漆树坝村东,此山有三个突出的山峰,形似冲天大炮。一冲天炮海拔2033米,二冲天炮2129.5米,三冲天炮2154.9米。山体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顶呈梁状,东西向延伸,起伏不大。山体主要为花岗岩构成。植被覆盖较好,以桦树为主,顶部为草甸,东南侧山坡植被多有破坏,以稀疏林、灌木丛为主。

丹凤县
老林沟
位于丹凤桃坪乡,沟内森林覆盖率达85%,有松、栎、榆、杨、椴、桦、柳、枫等近百种林木。遍布菖蒲、猪苓、天麻、党参、灵芝、五味子、半枝莲等300多种名贵中药材,青羊、野黄牛、麝、豹、獾、狎,飞窜着锦鸡、彩翎、鸠、鹤、鹰等百余种珍禽异兽,老林泉溪中还游潜着“娃娃鱼”。

丹凤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家家扶得醉人归”。在我们这“无酒不成 礼仪”之邦,丹凤葡萄酒首屈一指,民谚“路过龙驹寨,喝酒忘吃菜” 即言此酒。丹凤葡萄酒色如红宝石;透明晶亮,酒味怡而不滞,爽而不薄,醇而不酽,冷而不寒,甜酸适口,饮后开胃提神,余香绵久,闻名遐迩,畅销全国26个省(市)。凡过往此地之游人商客,不仅必饮,而且必带。8集电视连续剧《糊涂十四》,就是写的丹凤葡萄酒的佳。1911年(清宣统三年),南阳客商华国文由豫入陕,见龙驹寨盛产优质葡萄,加之他曾跟随意大利传教土安西曼在南阳学习过无曲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于是就在黄巷子西十家办起了葡萄酒酿造作坊,不断扩大生产,正式创办“陕西省龙驹寨协记美利葡萄酒酿造公司”,后更名为“西北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大芳葡萄酒酿造公司”,是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葡萄酒系列生产厂家。解放后,厂址迁至寨北后原,由合营转为国营,名曰“丹凤葡萄酒厂”,现有职工400名,厂房1.9万多平方米,储容器容量1.2万多吨。设备不断更新,工艺不断改进,在继承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科学酿造技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85年至1986年,该厂从阿根廷引进3台葡萄粉碎机,从法国引进2台卧式葡萄发酵罐和1台葡萄粉碎除梗机,同时建成1条自动装酒线。丹凤葡萄酒厂生产的传统葡萄酒——“丹江牌”葡萄酒,以优 质龙眼葡萄为原料,三次加糖,精心勾兑,经三年陈酿,才出窖上市,馨香甘醇,久负盛名,供不应求。该厂生的的五味香葡萄酒,连续5年被评为省优,还有木梨香葡萄酒、玫瑰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等30多个品种,年产量7600多吨。 拍摄作坊或制作过程,勿单拍成品
送灯 丹凤习俗,生第一个孩子,外家和主要亲戚于正月十日左右给孩子送灯。头年送给火蛋灯,第二年送镜灯,第三年(最后一年)送铁丝灯笼(长期使用)。俗语:“头年红、二年明、三年送个铁丝笼”。送灯,伴送面鱼,头年送一条大鱼,二年大鱼身上爬一条小鱼,三年大鱼背上爬两条小鱼,还要用红头绳系上麻钱或纸币于鱼身。所送之灯,于正月十四日晚开始点灯三晚,元宵夜是彻夜灯明,头一天点半根蜡,最后一晚燃尽剩烛。送灯者少则数个,多则数十,若灯过多,还须请人看灯,以防火灾。第三年送灯,主家要下请贴,设筵招待。

路灯会
这是丹凤竹林关、土门一带特有的活动(兼具灯展及举灯游行)。按当地古俗,三月十八娘娘会两天,二十日财神会两天,二十一日关帝会,二十二日药王会,四会相连持续六天,不仅昼夜有戏,而且有路灯会游玩。路灯会由白龙社、青龙社、黑龙社、黄龙社、关王社、三官社、张村社、阎王社轮流承办。其灯会之规模,花灯之奇巧,为方圆数百里绝无仅有,素以“全架灯”闻名。届时不仅有商县、商南、山阳、洛南等邻县民众前来赶会,而且湖北、河南、四川、山西诸省商贾亦不远千里前来,成为省际文化、商品的大交流。娘娘庙附近“一百单三庙”(实则是一古柏被三庙所围)为中心会场。所谓“全架灯”即各社参展花灯是48盏者称为“全架”(有的多达96盏);只有24盏者,谓之“半架”。花灯除宫灯(圆、方六棱)外,鸟、兽、鱼、虫、翎毛、花卉、车船、人物、蔬菜、瓜果应有尽有。民国初增“双十灯”。抗日战争时,增加飞机灯、大炮灯、保全国土灯、炸弹灯、秋海棠叶灯。全架灯白日供游人观赏,夜晚举灯游行,跟随牌灯与锣鼓之后,走在故事队之前,当故事节目表演时,各种灯散立周围,一则扎场子,二则为场地照明,故亦称为“故事灯”。当地习俗,无子者常在落灯之夜“偷”灯,看管灯架者只佯追,有意让其“偷”走。“偷”灯者将灯挂床头,以乞贵子。果得子,使精制上等花灯二盏或多盏送还,以表谢忱。

童子摸秋
在丹凤,每逢夏历八月十五晚上,当月亮还没出来时,娃娃们便要出门去“摸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溜到村外秋田里,通过与护田村童反复斗智、较量,总得摸一样瓜菜,方能回家。如果摸的是葱,人们会说“这娃长大一定聪明”,准会奖赏给月饼;如果摸到瓜,人们会说:“这娃真是个实心北瓜”,则促其增智;如果摸到辣子,就认为这娃往后准是个火辣脾气,遂教导以沉着;如果谁摸个葫芦,那是顶好不过,大人就会叫娃把“葫芦娃”悄悄送给村里才结婚或虽结婚数年尚未生娃的家,主家准会高兴地把娃当“神”敬,端上核桃、栗子、大红枣,好吃好喝款待一番。

凤县
代王山
又名大王山,古名秦陵山,位于凤县西北,属北秦岭中低山区,西北—东南走向,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海拔2597米。顶部平缓,中部陡峻,西北部坡度大。除峰顶及东北坡岩石裸露,风化残积明显且植被稀疏外,其他山坡植被良好,以桦、杨树为主,产漆、花椒、核桃及中药党参、黄芪、杜仲、猪苓、生地、苍术等。野生动物有黑熊、苏门羚、野猪、青羊、杜鹃、锦鸡、雉等。矿产有铅、锌、磷、铁、煤、大理石等。

凤岭
在凤县坪坎镇,《雍胜略》名南岐山,因此在凤州以南,所以又叫“南山”。山势南高陡北低缓,一般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1989米。喀斯特地貌发育,有溶蚀洼地、石芽、天生桥、漏斗等。东部植被覆盖良好,以白杨为主,其次柳、漆等,中、西部多为稀疏灌木丛或草地。特产党参、花椒、苹果,被誉为“凤州三宝”。野生动物有黑熊、豹、狼、野猪、青羊、狐狸、山鹰、猫头鹰、锦鸡、血雉等。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铜、金、铁以及石灰石、煤、耐火黏土、大理石、石英石等。

安河
系嘉陵江一级支流,源于夫子岭。东西流向,经安河寺、河口、国安寺,于凤州东汇入嘉陵江。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406.8平方公里,有鹿母寺、青崖沟、土桥河等支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1.42亿立方米,流量4.5秒立方米。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差200~700米,河床比降13.7‰。南北两侧受断层影响,支流较多,呈南北向发育,沟多为松散体汇集区,为泥石流多发区。沿河的河口、红光盆地为重要农耕区。

凤县曲子戏
凤县毗邻陕西宝鸡、凤翔、岐山一带即传统的西府地区,当地的曲子戏便是在西府地区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戏曲。西府曲子是秦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派,是关中曲子的一个分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秦国宫廷流行的“宫曲词”,风格朴实豪放,情绪强烈,以情动人。西府曲子传入凤县后,融合凤县本地民歌,逐渐发展出一个新剧种——凤县曲子戏。清末,曲子戏曾在凤县盛极一时,尤其在河口、国安寺一带,每逢节庆日,总有几个曲子戏班同时开唱,引来众多观众。20世纪50年代,在凤县的河口、凤州、黄牛铺一带仍经常有曲子戏演出。

凤县、徽县
仙人关之战
绍兴三年(1133年)十二月,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军攻克和尚原,宋吴玠军退守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南—),金军乘势由宝鸡直趋仙人关。吴玠料金军必将深入,遂在关右侧筑垒,称“杀金坪”,并在地势险要处筑隘,设置第二道防线,严兵以待。四年二月,完颜宗弼与陕西经略使完颜杲、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率骑兵10万,大举攻仙人关。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终因力不及彼,退守第二道防线。金军人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吴玠与其弟吴璘督军死战,以劲弓强弩大量杀伤金军,金军攻势不减,吴玠派部将杨政率精兵锐卒,持长刀,大斧攻金军左右翼。三月初一夜,宋军燃火四山,战鼓动地,出兵反击,并派王喜、王武诸将攻入金营,金军惊溃,金将韩常被射伤,遂引兵逃遁。吴玠乘势扩大战果,派张彦等将劫横山寨,杀敌千余人,又命王俊于河池(今甘肃徽县)设伏兵,再攻金军。金军被迫退回凤翔府。仙人关:在今陕西省凤县和甘肃省徽县之南。为渭河流域通往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隘。资料见《南宋—金战争》,可拍摄仙人关,或任何相关的遗迹、文物

佛坪县
天华山
位于佛坪长角坝上沙窝、下沙窝村东,为秦岭主脊向南伸出的支脉,北高南低,顶部呈齿状。它有五个山峰,主峰天花山,盛产中草药,春夏之际,药花满山,山上修有药王庙,又称花庙,故得名。一般海拔12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2396米。森林茂密,以松、杉、桦、杨、柳、栎及核桃、漆、油桐、板栗、桑、棕榈等为主。产党参、当归、天麻、猪苓、杜仲、麝香、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大鲵、金雕、野猪、黑熊等

椒溪河
包括县城袁家庄镇在内,佛坪的乡镇有一半是伴着椒溪河建成的,因此,这条河遂有了“母亲河”之称。椒溪河是子午河的一级支流,汉江二级支流。由于上游流经的龙草坪北庙子,原有花椒树林,产白花椒,故得名“椒溪河”。它发源于秦岭观音山,由北向南流经长角坝、袁家庄、西岔河、十亩地诸镇,流至大河坝三河口纳入汶水河、蒲河水,南流大河坝出境,在石泉汇入子午河。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于2005年3月正式颁证批准其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位于佛坪县境内的西北部,面积2924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枝密叶茂,为大熊猫繁衍生息提供了一片优越、舒适的乐土。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已查明野生植物共158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水青树、独叶草等22种;此外还有多种药用、淀粉、纤维、蜜源等经济植物。已鉴定的脊椎动物有338种、两栖类12种、鱼类15种。采集昆虫标本2.1万余件,已鉴定出1354种,隶属于24目165科。在脊椎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34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豹、(虎)、金雕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林麝、鬣羚、斑羚、黑熊、金鸡、红腹角雉、勺鸡、大鲵等37种。

禁赌碑
清咸丰年间,赌博风盛行,官府多次宣布禁赌。佛坪县栗子坝乡近日发现的一块清代禁赌碑就记载了这样的事情。禁赌碑现保存在佛坪县栗子坝乡政府院内。碑身为青白玉石质地,细腻光滑,高0.52米,宽0.765米,完好无损。碑文通篇楷书,187个字,笔力苍健,刀工精准。碑文显示:清咸丰年间,今佛坪县栗子坝乡女儿坝村隶属洋县辖地,该处山大林深,地僻人杂,赌博风盛行,危害甚大。洋县官府消息灵通,曾三次禁赌,以维护地方的民众生计和社会治安。仍有个别人违禁赌博。当地生员苏钟灵等人,据实向辖治官府禀报,请求官府禁赌。为彻底禁绝赌博,维护该地民生利益,洋县知县林授昌第四次禁赌,特意颁布严惩赌博的法令文告,并于咸丰元年(即1851年)刻碑立于女儿坝村头,永久示众,厉禁赌博。
唐宜人墓 位于佛坪县长角坝乡教场坝村地庄沟,墓碑一大二小,三碑联并,中高两底呈坊楼式,四柱落地,二角起翘;碑分三层,每层都有石檐覆盖;两侧有石鼓抵镶,鼓上雕花刻兽,高4.9米,宽4.42米;座宽4.73米,高0.38米;主碑高1.65米,宽0.82米。

“花房子”
何氏民居位于佛坪县岳坝乡岳坝村,系清朝嘉庆壬申年(1812)建造的一座独具江南风格、砖木结构的宅子,至今已196年,也是该县境内保存的惟一一座古建筑。宅院呈长方形,正面由巨形石条和砖雕及飞檐组成漂亮的大门,两面各耸立一面耳墙,四周高高的三进封火墙,飞檐翘壁全部由砖雕砌成墙脊,檐下彩绘花草图案,大门洞由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门额有“耕读传家”石匾,两侧有八幅民间传统故事砖雕。大门两侧及三重主房顶部均有砖砌码头墙,十分壮观。主房与主房之间两侧均有厢房、天井,既雅致,又节约建材。门窗均为名贵木料,雕有花卉、传统故事等,虽经两百年左右,仍完好如初。最后一进主堂内壁绘有壁画。因这处民居与西北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它用砖雕、翘檐、彩绘将整栋建筑装扮得气势辉煌,玲珑剔透,风格别致,样式独特,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花房子”。

新兴堡
位于岳坝乡龙潭村发现,距今270多年的河卵石城堡,建筑风格之独特十分罕见。 这个石城堡坐落在佛坪县龙潭溪与银洞沟溪交汇处的台地上,占地约35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城墙全用河卵石砌成,高5米,宽3米,现仅余北门。其门枋坎墩均为大块石料砌成,拱顶弧形。北门外地势较为平缓,但城墙外侧至东边,有半环状的护城壕。城墙以河中卵石为重要建材,以桐油、石灰、黄泥混合物作黏合剂,再以犬齿状受力结构垒砌而成。 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这个石城堡名叫新兴堡,是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张姓富户所建。佛坪县岳坝乡龙潭村有座石城堡,至今已275年,虽然这种式样独特的民居在佛坪万山丛中独树一帜,专家称在全省都极为罕见,但由于地处偏远却鲜为人知。 石城堡坐落在龙潭溪与银洞沟溪交汇处的台地上,背山面水,南临银洞深沟,地势极为险要。城堡占地约35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城墙全用河卵石砌成,高5米,宽3米,现仅余北门。北门门枋坎墩均为开凿方正的大块石料砌成,拱顶弧形,现仍可看见两端石门墩上昔日装厚重鼓钉大门的巨大门转窝。北门外地势较为平缓,但城墙外侧至东边,有半环状的护城壕。城堡内外长满了大树苍竹,城墙颜色灰黑,石头上附着厚厚的苔藓,散发着风雨侵蚀的岁月气息,但仍掩饰不住恢宏的气势。 石城堡其实名曰“新兴堡”,系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一外来张姓富户所建。堡内有砖木结构两进豪宅,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石料门楣,镂花门窗,数道封火墙高出屋脊,恢宏美观 ,气势不凡,人称“八角板爪”房屋。其南侧为鞭炮作坊,称“火炮铺”,产品供应方圆几十里,收益丰厚。城墙就近取河卵石,以桐油、石灰、黄泥混合物作黏合剂,再以犬齿状受力结构垒砌而成,有“一块石头一枚钱”(指铜钱)的说法;城头还曾架有土炮;南城门口,架设一座凉亭盖顶的长大木桥,跨银洞沟通龙潭正街;北城门备用,不常开启,门外的护城壕昔日注满水,人称“水围城”。 民居建成此等模样,显然是为了防范土匪,虽然秦岭山中曾今土匪猖獗,据史料载,佛坪两任县长都死于土匪之手,但“新兴堡”却不是败于匪患,而是毁于火灾。一场大火,焚毁了“新兴堡”198年的辉煌历史。民国23年(公元1934年),火炮铺失火,烧毁了城堡内大多数古宅,大火蔓延,烧过南城门及凉亭长桥,烧着正街和后街的连片房舍,以及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筑和龙潭老街。曾多达三千余人的繁华地方变成一片废墟,只留下空空一座石头城堡和几间残房,被人称作“石院子”或“石城堡”。 解放前三年,没落的张氏后裔为生计所迫,将堡内残房卖给赵姓人家。虽然三年前,赵家人嫌老房过于破旧,拆旧房建了新居,但游走在深山中的这座石城堡城墙上下,仍让人慨叹不已!

锣鼓草
每年六月间,嘹亮的歌声和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在佛坪满山飘荡,远近可闻,这便是“锣鼓草”——是源于劳动,而又还原于劳动的双向性产物,称它为劳动音乐亦可,或是音乐劳动,也无不妥。

徽县
三滩山地
在徽县三滩风景区境,属古生代泥盆纪褶皱山地,由海拔800米逐步增至2504米,气候在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带上。年均气温在10℃左右,降雨量1000-2000毫米。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常年空气新鲜。由于地质构造及岩性的差异,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地貌。南部在构造断裂的基础上,流水切割成峡谷;中部的砂岩和板岩,在长期的剥蚀作用下形成众多的高山平台和岩溶地洞,有头滩、二滩、三滩,实则三里一滩,五里一甸,滩甸之间又有无数小滩,如金滩、银滩、昏人滩、落水洞滩等,俗称八九七十二滩。北部山峰耸峙,林木茂密,为高海拔原始森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物近3000种,其中珍稀、药用植物10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杉、水杉、红豆杉等;野生中草药有猪苓、党参、菖蒲、茯苓、三七、天麻等;野生观赏花卉有兰科花草、杜鹃、牡丹、芍药等,林中栖息着50多种珍贵的动物种群,如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羚牛、金钱豹、小熊猫、猴、香麝、大鲵、小鲵、黑熊、野猪、香獐、箭猪、鹿、雉、勺鸡、锦鸡等等。请拍摄峡谷、高山平台和溶洞等多种地貌。

铁山
徽县嘉陵镇与大河店乡的交界处,长2.5公里,宽1.5公里,唐代名青泥岭,以其裸露岩石其红如铁,宋时称铁山,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主峰海拔1946米,高差500—900米。森林茂密,多栎、桦、杨、松等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有野猪、熊、锦鸡等野生动物。古为入蜀关隘。

深切割中山梁峁
徽县-两当盆地北部的山地地貌,为北秦岭南坡的组成部分。为河流所切割的石质山地,林木茂盛。请选择两当县城北部中山(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有沟谷出露地带拍摄。

江峡
峡谷地貌,,位于徽县东北柳林镇境内,永宁河上游的一段,峡谷右岸丹霞地貌特征明显,左岸为植被茂密的棋盘山。请拍摄丹霞地貌

月亮峡
原称东沟峡,位于徽县嘉陵镇,峡险幽深,全长45公里,分上峡与下峡两部分,上峡为东沟峡,下峡为月亮峡,现统称月亮峡。峡内悬崖陡峭,怪石嶙峋,溪水清澈,溶洞密集。最窄处名为“石门”,宽度不足3米。峡谷最大谷深1000米。峡谷地处喀斯特地貌区,两侧谷壁有溶洞发育,著名的有燕子洞。峡谷内植被茂密。穿过谷底的河流的河床上,乱石陈布。在三滩景区,有壮观的瀑布,但需注意拍出“峡谷”的景观来。http://tour.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09/30/010484117.shtml

永宁河
嘉陵江支流,因流经徽县永宁镇而名。发源于北秦岭山区,上游有花庙河与白家河2源,经柳林镇、永宁镇,至中坝汇入嘉陵江,全长154公里,主要靠降水补给,山区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较低,河床比较大。上游峡谷险要,柳林镇的江口村和峡口村一带两岸悬崖壁立,峡谷幽深。高耸入云,满山遍布白皮松等珍稀树种。而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段长一百多米半明半暗的公路隧道。由于临江突兀、横穿绝壁,形似蜗牛壳,又名蜗牛洞,是江峡公路的咽喉要塞。洞边石栏密立,更显其险峻独特;洞外青山绿水,山水与洞天相映成辉。“石人、石盘、石船、石鸡、石狗、石猪、石马、石牛、石羊、石狮”等奇峰怪石,栩栩如生。一江清流,亮可见底,沿途的江王庙、棋盘山、神仙洞、蜗牛洞、牛鼻洞等景观鬼斧神工。
田河村古银杏树群
分布于徽县嘉陵镇田河村。这里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片中国十分罕见的银杏树群。

丘陵种植业
即梯田,徽县中部丘陵区种植业占了绝对优势。请选择徽县中部,如永宁镇的丘陵种植业进行拍摄。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在秦岭山区嘉陵江畔的苍山翠峰中,有一处宋代摩崖石刻,这就是为记录和赞颂青泥岭道路改建工程而制作的《新修白水路记》,俗称“大石碑”。摩崖石刻位于甘肃徽县城南28公里大河乡大石碑村白公路左侧的悬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镌刻,雷简夫撰文并书。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泥岭是古蜀道中最为艰难险阻的一段。这里峭壁千仞,高耸入云,江水滔滔,吼声震天,道路崎岖,九曲八湾。公元1056年,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因青泥岭道路过于艰险难行,倡议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与知兴安军刘拱、权知长举县事良友、顺政县令商应祥、河池县令王令图发动数县军民,费尽周折,历时4月,修成自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新路50里,沿途作栈道阁道2309间,邮亭、营屋、纲院382间,缩短旧路里程33里,废掉青泥驿,减省邮兵驿马156人骑,每年减省驿廪铺粮5000石,畜草10000围,精减执事役夫30余人。摩崖石刻记述的正是这样一段史实。碑刻通高2.8米,宽1.88米,额篆“新修白水路记”6字,正文楷书,右起竖写,26行,每行37字,共962字。笔力苍劲,字迹工稳。文字至今完好无缺。摩崖右下方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陕西布政司陇右道按察司副使张应登的题诗石刻一方。此碑是反映古蜀道兴废变迁史实及古代交通运输组织状况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资料,历代学者以及交通运输部门十分重视。

东关清真寺
位于徽县东关回族聚居的东关村。据寺内现存明朝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所立《重修礼拜寺碑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因“岁久易湮”,曾于嘉靖(1522~1566)年间修葺。后以“寺宇复圮”,于万历年间(1573~1620)“因废拓新”。后又经清朝道光四年(1852)和1913、1982年数次扩建和重修。现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国传统殿宇式建筑风格。全寺3进5院,多采用砖木结构,遍施精巧雕作及艳丽彩饰。礼拜大殿名“崇一殿”,宽5间,深8间,面积520平方米,宏伟庄严,殿前设花坛。临街为“怀源阁”即唤拜楼,木质结构,高15米,主楼3檐3层歇山顶,上覆筒瓦和火珠脊兽等饰物,称“狮子海马倒栽鱼”,美观别致。另有水房、花园及住宅院等附属建筑。该寺几度毁损重修,始终保持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为甘肃省清真寺中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建筑技艺精湛的古寺之一。 拍摄多个建筑,http://tieba.baidu.com/f?kz=1653036528

泥阳泥塑
泥塑是用泥巴捏塑出各种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形象,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工艺品。许多地区都有制作泥塑的传统,且往往承载着当地文化习俗。甘肃陇南市徽县的泥阳镇产的彩绘泥塑很有名,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泥阳镇的黄土质地特别,适宜制作泥塑,一开始,泥塑仅在瓦匠中流行,他们将黄土和成泥,手工捏制成脊兽、瓦当等。后来泥塑逐渐独立开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工艺品,尤以彩绘泥塑最为出色,旧时人们称为“耍货”,以胖娃、鸡咕咕、黑狗哨为代表。
徽县、两当县
徽县-两当盆地
徽成盆地位于秦岭中部,是分布于凤县、徽县、成县、武都一带的山间盆地,呈北东东—南西西向伸展。徽成盆地的东北部即为徽县—两当盆地,其处于嘉陵江上游,地跨徽县、两当两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跨区域
丹江湿地
从商州区的陈塬街办凤山村到商南县白浪镇月亮湾村,包括丹江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隶属于商洛市下辖的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丹江全长443公里,为汉江最长一支流。湿地由于受到冬夏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加上秦岭整个山脉对南方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所以湿地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干旱、连阴雨、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 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

流岭
跨商州、山阳、丹凤,东起丹江峡谷,西以西河为界,南抵银花河谷地,北达商州—丹凤盆地南缘,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山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扩展,起伏较大,一般海拔1500—1600米,相对高差600—800米,主脊偏东,呈西北—东南走向,主峰西芦山,海拔1928米,为丹江和银花河分水岭。银花河与丹江间相对高差500米以上的脊形山岭发育,河谷多呈峡谷、嶂谷。北部和中部有栎类、松树为主的片林。其他大多以疏林和灌木丛为主。全景式,注意突出脊形山岭以及嶂谷、峡谷的景观

蟒岭
洛南、丹凤、商州之间,西起板桥河谷地,东至武关河谷,北以洛南—李源一线为界,南达丹江峡谷,东西最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是秦岭东南掌状岭谷结构组成之一。西北高、东南低、山势开阔,主脊偏北,系洛河与丹江分水岭。

鹘岭
跨柞水、山阳2县,东起漫川谷地,西至小河峡谷,南以金钱河谷为界,北达山阳盆地南缘,东西长60余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为西北高东南低,山岭交错纵横的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300—1600米,相对高差多在500—700米,主脊东西延展,主峰大天竺山海拔2044米。大天竺山一带山高林密,有较大片松、杉、栎、杨树林外,东部尚有多处片林,分布零散。全景式,注意突出中低山连绵的景观

新开岭
跨商南、丹凤、山阳3县,东以丹江为界,西至偏头溪—姚家湾一线为界,南起滔河谷地,北抵丹江—银花河峡谷,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山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脊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为丹江与汉江的分水岭。

紫柏山
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位于留坝县与凤县交界处,呈西北—东南走向,南侧断层明显,坡陡高峻;北侧坡势和缓,形似单面山地。顶部比较宽阔平坦,一般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2610米。东部植被覆盖良好,多林木,以松、栎、杨、桦、椴、漆、槭树等为主,北部及西部多灌木丛,有蔷薇、花椒、六道木、忍冬、松花竹等,山顶部矮草稀疏,为高山草甸。产党参、黄精、赤芍、猪苓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羚羊、云豹、金猫、林麝、血雉、金鸡等。矿藏有铅、锌、铜、铁及炼焦用煤等。注意拍出介绍中提到的南北岭以及植被的特点

灵官峡
两当东部红崖河和嘉陵江交汇的大转弯处,是嘉陵江上游的第一道峡谷。因峡谷深处有一座供奉灵官张果老的灵官庙,故而得名“灵官峡”。峡谷呈东西走向,跨凤县、两当两地:从凤县的峡口向西,经过关底下村二组,蜿延曲折至两当桥,向东北沿红崖河延伸,至关底下村一组下边的石拱桥而出峡,全长10余公里,为凤县段峡谷;跨过两当桥向西南延伸10多公里,直至琵琶崖,为峡谷的两当段,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牛背梁羚牛自然保护区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地跨长安、宁陕、柞水三县(区),总面积 16520公顷,保护区以保护羚牛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属秦岭中山或高山地貌,海拔1000-2802米,相对高差1800米,最高峰牛背梁2802米。秦岭是羚牛秦岭亚种模式产地,牛背梁则为中心区域,是羚牛较为集中的栖息地。主要活动范围在2200-28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并有季节性的迁移活动。目前羚牛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有西沟峡脑、石窑沟脑和转角楼一带。羚牛是中国一类大型珍贵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一起被誉为中国高山林型三大珍贵动物之一。保护区内还栖息有兽类60种,鸟类123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类动物20种,珍稀动物有豹、黑鹳、黑熊、血雉、金鸡、大鲵等。这得益于牛背梁品种繁多,植被茂密的植物。

两当县
云屏三峡
位于甘肃省两当县云屏乡,距县城36公里,地处南秦岭北坡的深山峡谷之中,属深山林区。该区域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云屏三峡长岭透迤、秀峰群立、层峦叠嶂、雄关险隘;山涧溪流清沌,河内碧潭映翠;这独特的山水风光集北国之雄奇和南国之秀丽于一身。 从火地村起至广金方向的大阳山顷,依次经过“土地峡”、“观音峡”、“西沟峡”,人称“云屏三峡”。

琵琶崖
位于两当县西坡乡嘉陵江边,峭壁千仞,下临大江,犹如一面神工鬼斧劈成的屏风。崖壁上镶嵌着一块巨大的悬石,俨然是一张惟妙惟肖的石琵琶,刻印在琵琶石上的条条缝影,就像是绷紧的琴弦。那琴弦似乎只要轻轻一弹,就会发出震山的七弦音来。

黄疙瘩高山草甸
位于两当云屏乡,春夏交替的五月,正是黄疙瘩最诱人的季节。黄疙瘩高山草甸广袤辽阔,整片草甸由无数个草滩、草坡组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结。每一处草甸都形状各异,或锅底形,或突兀形,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总之各具特色。草甸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桦树林、灌木丛严严实实包裹,间或有无数株枝繁叶茂的野刺梨、山丁子、映山红悄无声息地探出身来,五彩缤纷的花朵开满枝头,芳菲诱人,犹如大自然特意为草甸描上了一笔笔匠心独具的写意。

张家黑河森林公园
位于两当张家乡境内,景区植物苍翠茂盛,古树参天,溪水潺潺,空气清爽,山峰俏美,令人留恋忘返,张家黑河风景区198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黑河自然保护区,黑河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植物有2500余种,野生动物280多种,菌类300余种。主要植物有:秀线菊、杜娟花、竹林、云冷杉、红桦、山杨、水曲柳、白桦、五角枫、桦山松、椴木、锐齿栎、辽东栎、漆树、卫矛、忍冬子、胡枝子等。野生动物有黑熊、豹、梅花鹿、林麝、毛冠鹿、野猪、刺猬、羚羊、红腹锦鸡、绿尾红雉、杜娟、鹰、大鲵等。

两当树根雕刻
树根雕刻是两当近年来发展的—项新工艺,主要产地是城关和站儿巷一带。地处秦岭山区的两当县,温和多雨,满山绿树,竹木茂密,植物种类繁多。过去,这里以竹编器具闻名于世。近年来,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吸收外地经验,利用本地金刚藤和枯树根,雕刻成丰富多彩、奇巧玲珑的各种工艺品,既可观赏,又能实用,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珍视。金刚藤又名威灵仙,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l米左右,形态多样,质料坚韧,耐磨易削。艺人们按照威灵仙和枯树根的自然形态选材,经过洗料、削根、造型、制作、阴干、上漆等10多道工序,雕刻成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台灯;花盆架等实用工艺品和飞禽走兽、牛马鸡犬、虫鱼花草等观赏工艺品,新颖别致,古朴风雅。请拍精美的作品或制作过程

两当号子
"明清时,甘肃两当山区的“川楚棚民”将两湖、两广地区的方言融入当地方言中,形成了“湖广广”腔。他们躲在深山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将家乡号子和两当本地号子结合,形成了现在的两当号子。两当号子有着“湖广广”腔的独特韵味,最常用羽、徵、商三种调式,有模拟动物的“花号子”和表现生产劳动的“排号子”两种。唱号子可消除疲乏,又可在山上劳作时传递消息,还能作为娱乐活动,因此深受百姓喜爱,往往一人开唱,马上就引起共鸣,只听号子声在山林间此起彼伏。在劳动间隙或茶余饭后,男女老少也会即兴唱一段号子。后来,两当号子形成了独唱、合唱、重唱或齐唱等形式,有的还配上锣鼓乐,已是当地民歌的代表,在站儿巷、云屏、泰山、广金等乡镇仍很流行。"

留坝县
摩天岭
留坝与洋县、城固交界处,以其高耸入云得名,东北—西南向延伸,一般海拔1400米,最高点海拔2602米。山体褶皱较密,断裂较多。地势南高北低,南侧坡陡谷深,北侧和缓,四周流水呈辐射状,形成上南河。植被覆盖良好,以桦、栎、杨、冷杉、华山松、油松及油桐、漆、核桃等为主。产党参、当归、猪苓、杜仲、天麻、生地、金银花、鹿寿草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豹、林麝、麂、鹿等。矿产有铅、锌、石灰石、炼焦用煤、水晶、白云母等。

香炉山
留坝县与城固县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1666米。谷深坡陡,西侧褒河上游北栈河谷地分布有串珠状坝子。

紫柏山天坦群
位于留坝留侯镇。“天坦”是紫柏山上最富魅力和特色的景观,大小各异、深浅不一、形状如锅,偶有绝妙之处,中间还似一个大漏斗。高山草甸分布在紫柏山山顶东西30余公里、南北 3-4公里区域内,逶迤延伸。众多“天坦”散落在山顶,景象十分壮观,以其位置之险、面积之大(达 3万余亩)称奇,不仅在西北地区罕见,而且在全国也极难见到。形状如锅,坦口直径大的上千米,小的数十米不等,坦深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各有不同,坦面厚铺一层山地草甸植被,而且不同坦内有不同花草,色调各异,远望犹如一块块柔软的织毯,风吹过又如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这样的草坦,其位置之险,面积之大(达30000余亩),形态之奇,草类之多,景色之美,不仅在陕西罕见,而且在全国也极少见。

蒿坝河
古称回车河,流域在留坝玉皇庙乡境内。发源于柴关岭北坡,山南向北至青岗嘴与刘家沟汇流,又转向东接纳汪家沟、酒房沟、三道峡河水,至江西营汇入褒河,河长34公里,流域面积236.3公里,河流平均比降26.2%。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2公里。流域内岩石风化严重,河道淤积,河中有大鲵分布。沿河分布有玉皇庙小坝子。此处以下,河床平缓,水流较慢。在下游蒿坝河与西河交汇处,三角地带受河流影响形成冲积平坝。沿河河滩上生长有水柳、水草等植物。请拍摄冲积平坝的河段

猪脚髈
在秦岭腹地留坝县,淳朴豪爽的山民们招待亲朋好友时,上的最好的一道菜就是红焖猪脚棒。山里人有喂大猪、吊猪肉的习惯,留坝农民在杀年猪时,特别重视取猪腿,也就是猪脚髈。前腿要连着肩胛骨取下,十来斤重;后腿要带臀,从脊椎尾骨处卸,长度在一米以上,重量达二十多斤。砍下的新鲜猪脚髈先用盐腌几天,然后吊到灶屋梁上熏,过几个月,猪脚髈就被灶烟熏的黑红黑红、油滋滋的,谁看见都眼馋。山民热情豪爽,每逢家里来了贵宾就加几坨豆腐和干豆角,焖一大锅猪脚髈来招待客人。酒席桌上,亲友们啃着胳膊一样粗的猪脚髈,喝着大碗大碗的苞谷酒,猜拳行令,叙拉家常,其乐融融。客人们直吃得满嘴流油,喝得醺醺牛醉,喊得嗓子都哑了,才满意地哼着山歌回家去。几天之后,猪脚髈的美味还在口中回旋。

闸口石罐罐茶
在留侯镇紫柏山脚下的闸口石一带,最耐人寻味的是喝罐罐茶。据传,闸口石人喝罐罐茶的习惯起于三国时期。当年,诸葛亮兵出岐山,途经闸口石地带,安营扎寨操练人马时,因此地处秦岭腹地,又紧靠紫柏山,山高气侯寒冷,便让将士用砂罐煎熬浓茶饮用,以提神御寒。此法传给当地百姓,后流传延用至今。熬罐罐茶的方法很简单,只需一炉火,一把茶叶,一个小茶罐,再备一只盛茶汁的小茶盅就行了。闸口石人喝罐罐茶,是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熬茶程序十分简便,在水塘中坐着火,拿来小砂罐,放入适量茶叶,倒入清凉水后,再投入少量食盐和猪油,经反复熬煎后倒出即可饮用。闸口石人喝罐罐茶,讲究色泽浓酽和味道苦涩。当地百姓说,早上起床肚里能喝下三盅粘稠吊线的浓茶汁,哪怕一天不吃饭,照样把活干。而今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闸口石人熬茶告别了过去那种火塘上烟熏火燎的炮制方法,注重清洁卫生,时尚雅致了。

送蒜苗拒婚
在留坝山区,有种独特的拒婚方式——送蒜苗。经人介绍或男女双方自相认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觉得双方某些方面和自己要求差距较大,不能情投意合,志趣爱好各异,怕直接了当告诉人家而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就直接送给或者托人捎去一把蒜苗,取“蒜苗蒜苗,算了算了”之意。对方接到蒜苗后就知道此事不成,不会在提说婚事。

刀砍核桃树
留坝是秦岭山区核桃的县区之一,在民间流传着一种“刀砍核桃树”的习俗,实际这是一种科学管理核桃树的方法。  每年到冬季尾和春季初的季节,山里的核桃乡村就开始“刀砍核桃树”,直砍得核桃树根上部成鱼鳞口。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冬眠的核桃树开始上水了,腊八“刀砍核桃树”,可以砍死藏在核桃树皮中的害虫卵,再之核桃树中的苦涩水也就流淌出来了,流出了枯涩水,能够提高核桃产量,减少疏果和落花。现代科学管理中也发现这种“刀砍核桃树”的管理办法,不但可以灭除害虫,还可以调剂和保持核桃的养分和坐果率。“刀砍核桃树”,不但要掌握住在腊月上中旬前后这个好时机,而且要砍得恰到好处,做到了既除虫控水分又不伤树。留坝的核桃产区,每到腊月八前后“刀砍核桃树”的人很多,老老少少,沟沟梁梁,到处都能听见“吧吧”的“刀砍核桃树”声音。“不要把口子砍多了”!他们都这样喊叫着,个个却“砍”的很来劲。

洛南县
黄龙铺—石门地层剖面
位于洛南县黄龙铺到石门的公路旁,以保护上前寒武系地层为主要目的。陕西境内的小秦岭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完整,以洛南县黄龙铺至石门地质剖面具有代表性。剖面自下而上包括熊耳群、高山河群、洛南群、青白口系及震旦系。熊耳群以上各系、群共分10个组,出露清晰,层序稳定、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明确,是一套巨厚层岩性复杂的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该套岩系的下部蕴藏着重要的矿产资源。在高山河群和洛南群的碳酸盐岩系中,产有丰富的、类型繁多的叠层石化石,在垂直剖面上,自老而新叠层石的总体特征有明显的演化趋势和清晰的阶段性。保存在震旦系罗圈组的冰碛层、冰碛纹泥以及下伏地层顶面上的冰溜面、冰蚀槽等在完好程度和可辨性上更为罕见,引起中外地学界的重视。这一剖面既可与天津蓟县地层剖面自然保护区相媲美,又有本区的独特之处。该区上前寒武系的发育具有华北和华南的双重色彩,表现了南北两大地台区某些过渡性质,为解决南、北方上前寒武系的对比问题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草链岭
位于县境西北部与华县交界处的洛源镇境内。主峰海拔2646米,为全县最高处,与最低点兰草河口(海拔670米)相比,相对高差最大值1976米。山上松林苍翠,杂木丛生,阴面多乔木,阳面多灌木,植被良好。为秦岭东段低山、中山一部分,最高点海拔2645米,为华山山地最高峰,东北、西南侧起伏平缓,绵延亘长,西北、东南两面山势陡峻。植被覆盖较差,坡陡土薄。有油松、华山松、栎、桦及核桃、板栗等。产连翘、丹参、川地、桔梗、秦皮等中草药。野生动物有鸳鸯、青羊、林麝、大鲵、锦鸡、野猪、狼、狐狸等。矿产有铅、锌、煤、铁、蛭石等。

文显山
位于洛南高耀乡。文显山,又名地肺山,俗名云架山。主峰海拔高达1710米。此山东接箭杆岭,下临(河南)兰草川;南连高耀子,俯瞰蜡台峰;西濒乾涧河;北近真人沟,洪箭公路环绕山麓。文显山南面是悬崖绝壁。这里千峰万壑,林木葱郁,云雾缭绕,藤萝下垂,宛若金色的屏风,环拥着整个大山,因其为县东屏障,故有“文显翠屏”之名。文显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乾江河在崇山峻岭间奔流。文显山属蟒岭东延部分。山间植被以油松居多,另分布有野生山楂、连翘等。

瓮沟“三套瓮”
位于洛南高耀乡西塬村的瓮沟中。瓮沟的石瓮不是一个而是由群瓮组合而成。石瓮在河床之中。千百万年来,冲刷琢蚀着石面,就形成了三个相接的深潭,形若巨臼,当地打柴采药的见了,称为“三套瓮”,因之沟叫了瓮沟,河也叫了瓮沟河。

洛南盆地
洛南中部,即城关镇中心所在地。东以高辉一代家川为界,西至眉底—太平—湖河一线,南起鸡头关—小秦岭—庙湾,北抵李河,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10—18公里,面积710平方公里,为山间盆地。最高点在页山河西3公里,海拔1165米。洛河流经盆地中部,沿岸保存有4级阶地,分别高出现代河床2—5米、5—7米、12—15米、25—40米。低阶地和高河漫滩地势低缓,土层深厚,灌溉方便。高阶地因流水冲蚀,形成红色缓坡长梁和丘陵。阶地外缘,为红岩丘陵、低山,起伏大,土质黏重瘠薄,水土流失严重。

玉虚洞
地处洛南城关镇罗家沟罗家山,是一处喀斯特地貌溶洞。

南洛河上游
"黄河下游南岸的大支流——洛河,有西、北两条干流,其中西干流发源于蓝田灞源乡木岔沟的竽园泉,北干流叫南洛河,发源于洛南洛源乡黑章村的龙潭泉,两条干流长短、水量无太大差别,因而都可充当洛河的源头。洛南境内的南洛河河段属洛河上游,流程129公里。依据地形差异,本区境内的洛河可分三段,主要穿流于峡谷和山间盆地间。"

大鲵
秦岭大鲵分布海拔300-1500米,尤以600-1200米居多。洛南灵口峡设有大鲵保护区。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最近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秦宫殿遗址
秦宫殿遗址位于距洛南县城15公里的卫东镇刘村。遗址坐落在一个和缓的立陵顶部,相对高差达百米。其主体为一土丘,呈长方形,东低西高。土丘四周还有一些瓦砾分布区。长期以来,这座遗址被误认为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之墓。1991年10月,陕西省文物地图集编辑组会同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洛南县博物馆对洛南境内文物进行复查时,在李密冢的高丘上收集到一些绳纹瓦块,经过观察后发现,土丘堆积形状与一般隋唐墓葬封土差异较大。为进一步确定其时代及性质,同年10月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文物调查研究会、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这一遗址进行了考核调查。通过对在遗址区域采集到的砖石、瓦当、板瓦、筒瓦、卵瓦、土坯、草泥墙皮等建筑遗物的分析发现,此遗址与陕西省关中地区已发现的秦宫建筑物相似。瓦当、瓦均为典型的战国至秦代这一时期的风格,建筑形制、尺度均与秦咸阳宫一号建筑遗址相似。据此判定这座建筑始建于战国晚期。另外,遗址中也未发现汉代及其后的遗物。从遗址中所含的大量红色烧土以及被烧为琉璃状和浮石状的瓦等物推测,其大致毁于秦末战乱中。这座建筑物最高处比秦咸阳宫台基还高3米,室内建筑和墙壁与咸阳一号遗址地面处理相仿。由此推断,其规模比较宏伟,当为秦筑于洛河上游离宫性质的建筑。这座建筑截止目前是陕西秦岭山区发现的第一座大型秦宫殿遗址。它的发现把秦大型宫殿在陕西的分布范围向东南进一步拓展,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李密冢的讹传,为研究秦代建筑以及与此相关的课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宁陕县
秦岭东梁
位于宁陕新场乡与皇冠镇北部,与户县交界,也称皇冠东梁,为秦岭山脉中段主脊,因位于太白山之东而得名东梁,它是秦岭的标志,习惯称此为东梁。最高海拔2965米,是宁峡的最高点。梁顶是草甸。

平河梁
宁陕第二大山脉,横贯于县境中部偏东。整个山梁由北向南延伸,由主脊向东向西,山势逐渐低缓。整个山脉土壤肥沃,植被良好,树木繁茂,松桦等用材林资源丰富,是省宁东林业局的主要采伐区。位于平河梁主脊北部的旬阳坝镇是宁东局机关驻地。

佛爷岭
安康与宁陕交界处,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顶部宽广,上有20—40米的孤丘分布,最高点海拔2136米,四周沟谷发育。多松、柏、青冈及灌木林。有铁矿。

九连洞
神奇诱人的九连洞位于安康市宁陕县旬阳坝镇,从西安市沿210国道南行130公里,便来到了这里。层峦叠嶂之中,十来个各具特色的溶洞散布在方圆三公里范围内,有寒气逼人的风洞,深不可测的天洞,奇妙无比的宝莲洞,别具情趣的水洞……,人们合称为九连洞。

苍龙峡
苍龙峡位于宁陕西部筒车湾镇的木瓜园处,俗称“苍湾”。峡谷内山体古老,地形复杂,气候温和,水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古木参天,藤蔓垂挂,山花斗艳,百鸟争鸣,奇崖怪石千姿百态,曲溪流瀑清澈透明;有绝壁、奇石、异树、水潭、溪流等不同类型的景观。入苍龙峡谷口,便可见一棵柞类阔叶毛栗树,盘根错节。峡谷中段有一处地势开阔的地方。峡谷中段的石坡上有一道经水流长期冲刷形成的长槽。峡谷中段,有一段崖壁像刀切斧劈,形成皱褶垂直伸向崖底。褶缝整齐规则,人称百褶裙崖。在峡谷将尽头处,是瀑布。峡谷的河床上,大小水潭遍布

十八丈瀑布
位于宁陕县城北15千米处关镇寨沟村,瀑布高30余米,宽约10米,上游流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瀑布从悬崖顶上的裂隙中飞流之下,倾泻崖下深潭,形成水帘,散出一派迷离的银光。瀑布如阵阵沉雷,借助水潭崖壁的回音,演奏出非凡雄伟的乐章,水雾弥漫,如烟如幻,其色其声,使人陶醉。

兰花湖
原称烂泥湖,位于宁陕西北部,宁陕县新场乡与四亩地镇的交界处,位于宁陕县西北部天华山自然保护区秦岭主梁下,是一片海拔约2300米、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的高山湿地,属秦岭中段天华山山系。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宁陕县境内,公园内有尖峭险峻的山峰20多座,狭窄深邃的山谷110多条,群峰竞相迭起,沟壑纵横,景观多样。森林公园内有兽类126种,鸟类338种,昆虫1435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424种,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大鲵、羚牛等珍稀动物。公园境内的上坝河有12条支流,瀑布、碧滩、溪流构成了公园绚丽多姿的水体景观。

山阳县
小天柱山
山阳东南部的延坪乡境,马家店与洛峪马鞍驼交界处,以相对西侧鹘岭主峰大天竺山而名,属鹘岭东段支脉,山脊呈东西走向,长2公里,中高周低,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1658米,南、北侧坡缓,河流多向南、北流出,植被覆盖差,多灌木林、疏林、竹林。为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土壤以黑沙土、黄沙土居多。

鹃岭
古名宏农岭,明代以杜鹃多于此地栖息,更名鹃岭,属于马梁寨南迤支脉。座落城东10公里,南北走向,把流岭与鹘岭连成一体,为县河与银花河分水岭。高923米,山垭有公路,为东西交通咽喉。

海螺殿岩溶地貌
"位于山阳杨地镇白马塘境内。海螺殿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当地流传着“九十九个凸,九十九个凹”的说法,即九十九座山峰和九十九个洼地。事实上,这里发育的岩溶景观十分丰富,包括岩溶洼地、石芽、溶洞、落水洞、溶沟等类型。其中尤以岩溶洼地特征明显,这些洼地数量分布群集中,沿构造带则发育为阶梯状串珠排列的圆洼地,有的干涸,有的积水成湖。。除了洼地、溶洞,石芽的分布面积也很大,在方圆100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地表皆有分布,其形态各异,有尖脊状、尖刀山状、车轨状、棋盘状、石柱状等。" 拍摄多种岩溶地貌

月亮洞
在山阳县杨地镇三槐村,在金钱河、花水河交汇处下游3公里的峡谷中,离地约300米的半山腰间的一古老石洞,洞口形如满月。洞分前后两室,主洞名月亮洞,深邃8里,九重洞天;后洞名月兔洞,长约1里多。。其洞内景观自古以雄、险、奇、幽、大而驰名,洞外山水又以秀丽多姿而引人入胜。沿九曲回肠的金钱河十里峡谷顺流而下,其峰峦叠嶂,苍翠峭拔,云遮雾绕,景致绝妙。上游的第9龙潭谷,有九潭碧水。 http://www.sanqinyou.com/jingdian/content/095509282515709.html

夹石峡
位于月亮洞下游1.5公里处,峡长7里,峡内古藤蔓绕,树木成荫,小桥流水,奇石绝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图画。尤其峡内行至最窄处,宽不盈庹,隐天蔽日,溪水瀛瀛,一斗大顽石悬卡于头顶,似坠非坠,人从石下过不禁咂舌惊叹。夹石峡东侧的山脚下有上下两个石洞,上洞较大,下洞较小,当地人都叫它们“鱼洞”。神功石

山阳九眼莲
山阳人把藕叫莲菜。顾名思义是拿莲藕当菜吃。人们用“色白质脆味香甜,好菜要数九眼莲”来称颂山阳的莲菜。实际上山阳的莲菜确实具有皮薄、肉厚、色白、质脆、丝长、渣少、香甜可口的特点。为菜肴中之上品。更奇怪的,它与其它地方的莲菜不同,身为九个眼,故称“九眼莲。”至于藕的横切面是否都是九个眼也不一定,有九眼的,十眼的,也有八眼的。但九眼的占多数。由于它比外地莲菜总要多一两个眼,故堪称一绝。莲藕,祖籍长江下游。“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明成化年间,莲藕随“江河人”迁来山阳,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漫川关、南宽坪、三里店、中村、银花、莲花池等十几个乡镇有栽种。莲的一身是宝。荷花“色夺歌人脸,香乱舞人风”十分美丽;叶可包裹甑糕气味芳香;莲藕是加工藕粉的佳料;生、熟、荤、素皆可食,制粉则为高级饮料;莲籽入药,有补脾养心,医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山阳人种莲多不采籽,主要是吃藕。一般吃法有凉调藕片、糖醋莲菜、拔丝莲菜以及莲菜肉丝、莲菜丸子等十多种,以凉调最著名。山阳莲菜如此之好,原因是这里的水土条件适宜莲菜的生长。这里的丰阳川和银花河川位于鹘岭之北、流岭之南,二山皆为喀斯特地貌,数千年之冲积,给河川两岸带来极肥厚的土壤。

天蓬山寨
明清两代李自成、白莲教等义军在本区流动作战,当地人为躲避战乱,往往修筑石质山寨建筑,本区商州、山阳、镇安、商南、洛南等地都有分布。这一时期修筑的山寨很多,仅山阳县就有二百多座,其中有一百多座保存至今。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位于黄龙乡姬家河村的天蓬山寨。

商洛市
褒河
古称乌龙江,又名太白河、褒水。有二源:东源出自秦岭山脉陕西太白县与陈毅仓区之间分水岭西南侧,西南流称红岩河;北源出自陕西凤县东部秦岭沟附近山区,至留坝县江西营汇合东源,至汉台区入汉水。全长198千米,流域面积3940平方千米。无论是长度、流域面积,还是水量,均超过沮水,故有人主张以褒河为汉江正源。流域多山,河道流向较顺直。主要支流有沙子河、武官河、太白河、杨家河等。拍摄汇入汉江的景观,全景式

商芝
即蕨,野菜,分布于商洛各地,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其根含丰富的淀粉,是口味独特的冲服剂,具有去热利水之功能。近多年,商芝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同时也受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人民的欢迎。商州素以野山野味驰名省内外。商州厨师用商芝可烹调出十几种菜肴。如商芝蒸肉,商芝小炒,商芝拼盘,商芝滚汤。最好能拍摄加工场景或批发市场上的场景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产于陕西省商洛地区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为陕西的一项著名特产,它与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并列为全国三大著名筷子。作为一种地方名优特产,已载入《中国土特产》和《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请拍精美的作品或制作过程

游百病
商洛民俗,农历正月十六,乡村主妇结队进城上市,城镇主妇结伴上山下乡,谓之“游百病”。进城的主妇们大体绕城墙走一周,然后上街选购日用品。下乡的主妇一边观赏山野风光,一过寻采 野菜草药,尤喜采撷刚刚吐芽的茵陈。这种茵陈是治疗肝病的良药。中医认为,春节一过, 阳气上升,人的肝火极盛,用鲜嫩茵陈煎汤服,可败肝火,祛百病。有趣的是这日的家务都 要由“爷们”料理,那些不善做饭的“大男人”早早下厨,费尽心力备午餐,对主妇们效一 回“举案齐眉”。主妇们则以为自己从头年的“小年”忙到次年的“元宵”,理应出去“散 散心”。这种“游百病”原来是家庭主妇的旅游日。村子里,从这日起系秋千。穿着时氅的 姑娘小子们围着刚系的秋千在进行试赛。树下石桌上,老人们一边欣赏秋千,一边看“牌九 ”。儿童们争不上秋千又看不懂打牌,只好去抓子、踢毽、滚铁环。大家各乐其乐,构成一 幅山村风趣画。

拜树王
商洛民俗,七至十二岁儿童,每年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在大人带领下,亲手栽植三、五棵红 椿树。当地称红椿树为“树王”,民间传说为汉光武刘秀所封。栽后,女孩对树行“拜月礼 ”,男孩 对树行“作揖礼”,并唱一首儿歌。歌词云:“椿树王,椿树王,我长高,你长长。我长高 ,当新郎(娘);你长长,当屋梁。”所栽之树,一律归栽树之儿私有。待此儿长大成人盖房 、婚嫁时,所栽红椿树已经长大成材,正好排上用场。相传用这种红椿树所做的家具,装粮 虫不蛀,装水不变馊。此俗近乎植树节。凡此俗盛行的地方,红椿树特多,香椿芽也特多。

门槛子
商洛人对生辰甚为重视。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给娃“过岁”,外婆家给送疆绳、银镯、银锁、银项圈。

拜谱
所谓“拜谱”,是商洛的柞水、山阳和镇安当地一种特有的祭祖活动。每年各姓大户选定在正月初二,召集本房族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认祖归根。“谱”是祖先留下的,经过一代一代续成,记录的年代久了,积攒成好多本,装在精致的木匣里,珍贵的保管着,成了本姓的一本繁衍生息的“史书”。所以每年的“拜谱”,就成了当地群众,过年期间一项重要的家族活动。每年“拜谱”活动,要经过本族有威望的长者,选定家庭殷实人家承办。一旦确定下来,到了过年的正月初二,族人们都会带着财礼,来到承办者家里聚会。承办者的家里,隆重的摆上香案,上面供奉着宗氏牌匾。凡到的族人,都要先焚香、烧纸,跪拜过祖先。然后登记好财礼,再到长者跟前,查询谱系。有新生的男丁、或结婚的媳妇,都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向长者介绍,由专人登记入谱,以确保门下族人能够有案可查。谱上尤其详细的记载了在外任职的族人,地点,职位,一一交代的十分清楚。聚会期间,大家专门请出有威望的长者,讲解本族的繁衍发展历史,对在外事业有成者,大加褒扬,以激励族人,以此为榜样,奋发向上,能够将来有所作为。同时对族内有劣迹的,不求上进之徒,进行斥责。必要时,罚跪祖宗牌位前,进行教育。同时,长者还就孝敬父母、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等事项进行强调,以教育族人,有仁爱之心。在聚会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数多的大户,本族人能够在“拜谱”期间相互认识,外出打工或者家里有了大小事情,互相帮助,起到联谊的作用。在活动期间,承办者还会大摆宴席,隆重招待前来的族人。“拜谱”结束后,指定好下位承办者,“谱”被下次承办者带回供奉在香案上。至今,这个传统的风俗依然在镇安等县一带流传。虽然是自发的民间活动,活动期间尽管不乏迷信色彩,可其正面意义仍值得肯定。

土地会
商洛民俗,春会于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秋会于农历八月初二举行,有如古之“春社”、“秋社”。入会 者多为家庭经济比较宽余、乐善好施、有群众威信、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壮年汉子,8~12人 为 宜,用拈阄方式排定各人承办土地会的顺序。过会日清早,先去土地庙迎土地神(木牌,上 画土地夫妇像)至过会人堂屋,供之以囫猪头和大方豆腐。入会者逐人焚香礼拜毕,团坐开 会。内容多为协商解决地方修路、修地、改水、建桥及兴办企业等难题,逐人商定承担集资 、购料、鸠工等义务,共识与协议达成后,全体起立,在土地神前击掌“启会”,随即摆酒 席庆贺。酒席颇丰盛,菜肴多土产,喝酒时上“七盘八碗”,吃饭时上“十三花”。尤其入 土地会的汉子们,另置一桌,讲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席间行“土地拳”:将拇指谓“土 地”,食指谓“鸡”,中指谓“枪”,无名指谓“毛狗”,小指谓“蚂蚁”。各指相遇,杀 鸡敬土地、放枪敬土地,土地胜;鸡吃蚂蚁,鸡胜;枪打鸡和毛狗,枪胜;蚂蚁蛀枪托、土 地牌,蚂蚁胜。各人主动“打通关”,恒以醉倒为乐事,恰如古诗所说“桑柘斜影秋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躲大年
"商洛中部的鹘岭地区,有些居民的祖上是从湖北迁来的,被称为“黄州人”,这些黄州人至今仍保留着部分祖上传下来的习俗,“躲大年”即是其中一种。因黄州人初来这里时很穷,每年除夕就要出去躲债,为了表示富不忘本,黄州人一直保持着这个风俗,外人不明所以,就用“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来讥讽黄州人。所谓“躲大年”,其实就是除夕当天要出门去。每到大年三十早上,黄州人有用“稀糊汤”、“炒豆渣”作早饭的习俗,因为“大年三十吃糊汤,不像过年样”。吃过早饭后,全家就出门去拾柴背炭,且不许互相串门,直到傍晚才能回家。回家后,才开始像其他地方过年的习俗一样准备过年的事宜,贴对联、挂灯笼、吃年夜饭,然后还要守岁。"

转坛
每逢元宵节,商洛市人都要在大佛殿后方圆百亩的麦田里设坛,用木棍栽桩,竹竿扎墙,葛条织网,按照“坛图”扎坛。坛图取“一洲四县”之义,中间表示古商州,左边九个拐角,表示州城周长九里九,外面四框,表示所辖四县。坛前正中,搭有尖形席棚,内供菩萨,书“金童引上逍遥路,玉女同归不夜天”为联语。转坛前由坛主主祭,祈求年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后率众转坛。其时,灯火映红天际,鼓乐响彻夜空,万头攒动,人流滚滚,移动顺序是坛主王斜村“压坛”在前,其他20个村的转坛队伍按照到达先后相随。先由中间正行向上,把九个拐角的商州城转完,再将外围上框道(四县)转完,最后由出口出坛。由于转的人、看的人太多,往往要通宵达旦才能转完。各村一般只转十四、十五两晚,而坛主王斜村十六日晚要单独再转一次,仪式规定这叫“落坛”。  转坛者,以村为单位,分为领头、灯队、鼓乐队和群众队伍四部分,由一位年高德劭者手托头灯担任先导。灯队24人,手执牌灯、旗灯、角灯,……用以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鼓乐队有牛皮大鼓、土铙、筛锣,还有一种转坛仪式所特有的刨锣。队伍最后是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他们手提羊抵仗、猴爬竿、白鹤亮翅、孔雀开屏、狮子滚绣球等花灯,伴随着鼓乐节奏行进。登高望之,整个专转坛宛如蛟龙翻江戏水,蔚为壮观。

中秋斗鞭
甩响鞭盛行龙驹寨、商镇川道。早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各村小伙就提前做各项准备。他们用新割来的龙须草,结成胳膊粗、一二丈长的草鞭,再用好麻搭鞭梢,然后便开始赛前练兵了。待到中秋之夜,明月初上,性急的鞭手们便按捺不住激奋,等不及与家人一起赏月,胡乱装上几块月饼,便摩拳擦掌地来到大场畔或宽敞街巷,各据一方,挥舞长鞭,面迎对手,大显神威。有的将长鞭在头顶上盘旋一圈后,猛地一收,只听“叭”的一声炸响,如雷贯耳;有的则先憋足一口气,然后将长鞭上下挥甩,左右开弓,只听“叭!叭!叭!……”一阵脆响,接连不断;更有佼佼者,伴随着银蛇飞舞,脆响声声,做出翻、爬、扑、滚等高难度杂耍动作,赢得阵阵喝彩。经过一段表演,臂力强、技艺高的甩鞭手在众人簇拥下赶到邻近村子,或在大场对垒,或隔沟对峙,各甩长鞭,各显所能,一直甩到对方甘拜下风,方肯回村。

商洛市、宝鸡市
上山采药
秦岭被称为神奇的药山,有中草药800余种,秦岭由东至西都出产中药材,产量大的是东部的商洛地区和西部的宝鸡地区。从海拔800米低山到3000米以上的山梁绝顶都有药材,但大宗产品全在海拔2000米以下,名贵珍稀的小品种草药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由此在当地产生了一批以采药为生的人——“采药人”,这是“药农”的俗称,在陕南他们被称为“药客”,秦岭北侧被称为“挖药的”。“药农”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称谓,它不仅包含了野生药材的采集者,也包括人工药材种植者,而且清楚地指明这些人的身份是农民。拍摄采药过程,尤其是用一些传统的工具或方法进行的采药

商南县
大峰尖
商南、山阳交界处,因主峰高耸于小峰丛之间,故名,系新开岭的一部分,呈东西向,向西南渐缓并过渡到丘陵地带,一般海拔8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1596米,植被覆盖较差,多疏林、灌木丛,水土流失严重。

羊角山间歇泉
间歇泉多见于温泉,但羊角山的这处间歇泉属冷水间歇泉。位于商南冷水河上游羊角山腹部。泉眼位于一条50多米长的干河床顶部,这里有一块长满苔藓的天然乱石窖,当有泉水涌出时,石窖中会发出“咕咕嘟嘟”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大,直至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来,水面迅速增大,同时有四五处都向外喷涌。据估算,泉水流量可达0.5立方米每秒。泉水沿山坡上飞流直下,流至丹江一级支流冷水河。据当地老百姓说,泉水从每年春季到秋季不定时流出;雨水多时,泉水较大,喷涌次数较多,有时一天出现6次

商南山歌
“太阳出来暖和和,我家住在高山坡,生来就爱唱山歌;哪天不把山歌唱,好象光棍想老婆,只要开口来唱歌,蜂糖米酒懒得喝”,商南山歌的调子诞生于商南人的日常劳作当中,直白古朴,气势十足。过去农忙时,陕南人常以村为单位,组成劳动组织,称“唐将班子”,他们集体劳作,抢种抢收,效率奇高。为了激励士气,常常会唱山歌,有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也有一人或几人领唱,众人吆喝号子,使得劳动气氛非常热烈。

商州区
西芦山 商州、山阳交界处,为流岭主峰,东北稍高,向西南渐低,河溪多从北西南流出。一般海拔12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1928米。沟谷发育,植被覆盖较差,多次生疏林、灌木林,水土流失严重。

熊耳山
在商州城西五十里的金陵寺镇,有一座高耸入云,两峰直竖,恰似一对熊耳的高山,人称“熊耳山”。与熊耳山连线的东侧是一个山垭豁口,因为这一连线山垭含诸多金属成份,阳光照射,即亲烁出金光万道,故称其为“金线垭”。在金线垭的豁口处有两块重叠成趣的巨石,状似金龟,因而山垭又有金龟垭之说。从金钱垭再往东延伸约三百余米,又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山峰。这山峰突兀而起,高约三百余米,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

静泉山
静泉山山体长不过460米,最高海拔仅是808.8米,在商州,它历来有“商州小华山”、“商州莫高窟”的美誉。山体分布有红岩层,形成丹霞地貌。人们依其红石赤壁凿出一排排的供佛神洞,红层山间筑有楼阁庙宇。 这座位于商州城东南的山体,南依流岭,北临丹江,隔江与龙山相望,呈东西走向,中间高两边低。山间植被葱笼,因数千年来山腰之泉皆以静、清、澈、洌著称,故美其名曰:“静泉”,山遂以泉名。静泉山的红色岩层,为第三纪红层,由褐红色、暗红色砂砾岩所构成。在水流等外来营力的作用下,红层被侵蚀,形成丹霞地貌。
西荆-腰市低山丘陵区 低山丘陵为复合地貌类型,属侵蚀—剥蚀地貌,是河谷川塬地貌向中山地貌的过渡地带。低山大致成马蹄状分布,丘陵为侵蚀切割而成,成为低山的下沿部分。商州低山丘陵区的主体位于境内北部和东北部及中部的广大地区,西荆-腰市低山丘陵区是商州区的两片低山丘陵区之一。分布范围:西起西荆、大荆、腰市,向东直至腰市郭村。海拔750~1200米,相对高程100~300米。坡度较缓,一般在25度以下,由第三系红色岩层和侏罗—白垩系地层组成。丘陵区沟谷开敞,谷底平缓,两岸分布着塬状或条带状农田。此类地貌区植被稀少,基岩裸露,沟壑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上冲下淤,沟床变浅,不少地方形成地上河,且洪水垮坝现象时有发生,川台地遭水冲沙压大受其害。丘陵地区坡地多,有坡梁地、坡腰地、坡脚地之分。坡梁地较平展,土层厚薄不一,边缘部分片状侵蚀强烈,易旱。坡腰地水、土、肥流失严重。坡脚地土层较厚且肥沃,但滑溜现象较多。主要植被:木本植物主要是落叶用材树、经济树。针叶树有天然的侧柏林,人工抚育的小片油松林。
陈塬-孝义河谷川塬区
河谷川塬区是商州的地貌之一,也称川道区。陈塬-孝义河谷川塬区沿丹江分布,包括陈塬街办、大赵峪街办、刘湾街办、沙河子镇、张村镇、白杨店镇、夜村镇、孝义镇的川道和两侧坡塬区域。海拔9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100米。川区地面平坦,以小于5度的坡度向河床倾斜,坡塬坡度一般小于10度。地面平坦,地势开阔,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为传统的农耕区域。其成因是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它本身又发育成滩地、河谷阶地及河谷坡地3个小地貌区。在水土流失方面,两岸谷坡表现为侧蚀,谷底为卵石、沙及淤泥土堆积。
砚池河溶洞群 砚池河溶洞群位于商州的砚池河乡。这是一处至少有20溶洞组成的较为庞大的溶洞群落,其中最出彩的有“观音洞”、“三官洞”两处。观音洞位于砚池河乡西侧三公里处的龙凤山上,洞口有观音寺。

孝义湾柿饼
孝义湾柿饼,为商洛名特产之一,产地在商州市城东七十里外的孝义湾。孝义湾北临丹江南依绵亘不绝的土坡丘陵,群山环绕,似同盆地土地肥沃,以沙土为主。田间坡垣,到处是柿子树。柿子品种很多,有烧柿、满天红、碌碡帽、干帽盔等,每年产鲜柿200多万斤,年产柿饼30多万斤,行销省内外,久负盛名。孝义湾柿饼何时闻名遐迩,史籍未载。据当地农民讲,至少也四、五百年历史了吧。孝义湾柿饼具有体大霜厚、甘甜绵软,少核或无核的特点,素有“枣瓤色,牛肉丝”之誉,系干鲜果中之佼佼者。之所以如此,其一柿子品种好。孝义湾的柿子60%以上是干帽盔,柿饼也全是这一品种制成。帽盔这种柿子,形似钢盔,个大、果实圆锥形,橙红色,皮细簿易离,白粉少,无沟纹,果肉质松浆多,纤维少,当地说,帽盔柿子,油质重、糖粉足色调鲜,成熟后生吃,味甜绵润。故用它加工成柿饼,自然远远胜过其它柿饼了。其二,孝义湾的柿树,百年以上者多,大约70%以上。其三,采摘时间适宜。早采,则油水不足,柿肉干燥;晚采,则熟软过度。不易加工。孝义湾人采摘柿子一般集中在立冬前后。其四,加工精细严格。他们将采摘回的柿子旋去外皮之后,要经过“三捏三捂三掠”等工序。捏,指捏成饼形,以促进柿肉的拌和;捂,是指把经过捏晾的柿饼放在大缸或木柜内捂上几天,首先促使水分中回潮;晾,指使柿肉的水分蒸发,产出柿霜。每道工序的时间以五天为宜,但也要看天气如何。操作上讲究轻、细、严。孝义湾柿饼富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拍摄作坊或制作过程,勿单拍成品

商州封猪头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里,猪头是不能做菜的,更谈不上进入风味行列。这不仅因为拾掇困难,而且吃法单一,所以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商州市的封猪头却与众不同,不仅做法、吃法别致,而且在除夕阖家团聚的团圆席上被尊为“头菜”。 “封猪头”的烹制方法特殊,具体工艺是:选择肥而大的猪头,剔净残余猪毛,置于煮过饭后的无烟余火上慢烤.除去阴隐难剔的茸毛,尔后以温水浸泡二二小时,取出,刮净表皮,再以利斧劈成两半,弃其鼻格、脑子,清水洗净,便可入锅煎煮(和入整肉共炖更好)。视半熟时取出,在肉面涂以蜂蜜、面酱,再入油锅炸之,待色腊红时,用肉勾拉出,再放入煎沸之肉汤中煮八九成熟时再次捞出,以热水冲净表面油腻,摘去骨头,勿使头型散乱,置于笼屉存放。食前,还必须煎蒸。为防止煎蒸肉糊。应先将摘出的骨头垫入锅底,以肉面朝下,并投放大葱、大蒜、面酱、冰糖、料酒等调料,尔后加水,锅盖四围以湿纸封严,不使走气,旺火烧沸后,小火慢蒸,待汤汁蒸发完时即可揭盖就食。吃法别致。商州城里人大年三十阖家团聚共进团圆席时.必以此荚盛—大盘,放置八菜之中,尊之为“头莱”。吃要趁热,还必须在肉上浇以辣子、蒜水。因为过烘(烂),筷子夹不起来,所以食时必须用汤匙,一块一块地舀着吃,吃时勿须咬嚼。入口即化,油爽香滑。尝过之人,莫不停匙叫绝。其肉色泽红亮,颇似红玉,由不得人食欲顿生。

太白县
太白梁
太白东部,处太白山与鳌山之间呈梁状山脊,故名。东以跑马梁与太白山相连,相距近10公里;西以太平梁与鳌山相接,相接24公里。山体夹于沟谷之间,南北延伸,地势西北陡、东南缓,顶峰较平坦,绝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以上,平均海拔2600米,最高点海拔3524米,为仅次于太白山主峰的第二高峰。在海拔2900米以上,有冰川活动遗迹,堆积着冰川泥砾、块砾碛以及冰冻岩块等。

玉皇山
太白西北隅,呈西北—东南向,一般海拔2000米以下,最高点海拔2819米,峰顶平缓,西侧岩石裸露,地面植被稀疏,多矮草。东、北、南3坡植被覆盖良好,多柏树,有核桃、漆树、花椒等。产菖蒲、猪苓、山萸肉、党参、当归等中药材。野生动物有盘羊、林麝、大鲵、水獭等。山顶残留有冰斗、槽谷和冰碛地形,如石海和小石环等。

桃川盆地
位于太白桃川镇,西起五里峡口,东到白云峡口,两头窄,中间宽,地势由西向东缓降,开阔、平坦。属断陷盆地,是第四纪时老断裂的复活加上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受北东构造控制。

二郎坝
位于太白黄柏塬乡二郎坝村。属山间盆地。由于这里的岩石主为为页岩,抗蚀能力差,裂隙发育,经过湑水河长年累月的冲刷,遂形成。二郎坝稻田成片,水牛成群,素有“小江南”之称。这里板栗、核桃、山茱萸树满坝子,花椒、菌茹、木耳架漫山遍野。

三岔峡
位于太白鹦鸽镇南塬村、六家村南部,是秦岭北坡的峡谷地貌。峡呈南北走向,上端为东峡、南海沟峡、西峡,故名三岔峡,全长约18公里。峡谷底乱石陈布,谷壁植被茂密。峡内还有鹦鸽咀火山杂岩带出露,三岔峡口有硅质岩出露。

观音峡
位于太白县黄柏塬乡二郎坝村,相传为观音过境摆柳取水之峡谷。峡窄而长,巨崖矗立,斜树横生,飞瀑流泉与兽齐鸣,太白八景之一的“观音峡里一线天”绵延数百米。峡底阴暗冷湿,由于峡壁高且窄,抬头即见一线天。

大箭沟
位于太白黄柏塬大箭沟村,为沟谷地貌。大箭河发源于太白、洋县、佛坪三县交界处,一路西行,到沟口处,汇入湑水河,因此它是湑水河的支流。大箭沟森林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着金丝猴、林麝、羚牛、大鲵、秦岭细鳞鲑等许多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是动物生活的天然乐园。这里更因为有中国最北界大熊猫分布之称而备受外界关注,被称为熊猫谷。溪水的河床为石质河床,沿沟陈布的花岗岩,可见流水侵蚀的痕迹。沟口附近有石壁峭立,石壁凹凸有致。大箭河水质清澈,沿途顺地势冲出许多水潭。尤其要提到的是,大箭沟有一段是七彩石的河床。

石沟瀑布
位于县城南6公里处 的大贯子境内。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蜀军为迷惑追兵,在此修建大小两座假墓,以后人称“大贯(棺)子”和“小贯(棺)子”。大贯子内奇石林立,风景幽美,又称石沟,在峡谷处,一条小河飞流直下,落差20余米,水声轰鸣见底,晴日彩虹映射,蔚为奇幻,冬日冰柱如玉,煞是好看,令游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附加资料:石沟小贯字黄土梁陈家院子一带基本具备形成地热水资源的条件,蕴藏有低中温地热水资源。出水量为167立方米/小时——229.63 立方米/小时,水温为35℃——45℃,水质为弱矿化之HCO3——Mg· Na·Ca型水,水中SiO2ˉ、Fˉ含量较厚,初步具备开发价值。)

大岭子云海
位于太白县城南15公里的大岭子,海拔1960米,象一道天然屏障将秦岭分为南麓和北麓,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荫郁,雨过天晴时,山腰云涛汹涌,气势壮观,在此早观日出,则云雾缭绕,若入仙境;晚看夕阳,则彩霞滚滚,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迷人。秦岭山高风大,谷深雾多,晴阴无常,气温较低,高大的山体阻挡了湿热气流,使它被迫顺坡上升,当湿度饱和时,便形成云雾。云雾是秦岭山上一种奇特的天象景观。秋冬季出现大雾时,由水气升华或由过冷水滴直接凝聚而形成的雨凇或雾凇

太白县、洋县
活人坪梁
洋县与太白交界处,山脊呈狭长角峰状,一般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3070米。山势东高西低,山坡陡峻,峡谷深切。植被覆盖良好,垂直分异明显,下部为常绿阔叶林为主,上部宜松、杉、桦树为多。

洋县
两角山
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国家级朱鹮自然保护区内,因山有双峰并峙,故名两角山,又如妇人双乳,亦名“双乳山”,是世界珍禽朱鹮的重要栖息地。北靠秦岭,面对汉水,海拔近千米,气候温润,古树参天,苍翠欲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兴隆岭
在佛坪、太白、洋县、周至交界处,一般海拔22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2742米,山脊向东、西北、西、东南东方延伸,山势高峻,坡陡沟深。河谷多为峡谷、嶂谷。植被覆盖良好,多松杉、桦树。岭北侧下个古名黄金谷。

唐德宗避乱傥骆道
公元784年,唐德宗李适为了躲避朱泚之乱,经傥骆道逃难来到汉中,其长女唐安公主因经受不了一路的艰难困苦而在途中暴病身亡,叛乱最终在李晟的帮助下得以平息。后来唐僖宗也因为叛乱而经傥骆道逃难。唐代是傥骆道通行条件最为完备,商旅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有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邮亭之说。唐高祖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朝廷征调民力整治疏通了傥骆道,在北口设置了骆谷关。傥骆道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整个唐代,傥骆道作为官驿大道,尤为通畅。可拍摄傥骆道,或任何相关的遗迹、文物

柞水县
乾佑河
"乾佑河为旬河一级支流,旧名柞水,流经柞水、镇安两地,干流全长140公里。乾佑河发源于柞水黄花岭下的龙潭、太河、老林三地。在大山岔之后,乾佑河便一路向南奔腾,流经营盘、乾祐、下梁、石瓮等乡镇,在石瓮南部出县境入镇安,经回龙、永乐、青铜关出境,在旬阳小河镇注入旬河。由于柞水、镇安掌状岭谷地貌的发育,沟壑交织,使乾祐河支流众多,形成叶脉状的水系结构。此外,乾佑河主干及支流都有大量弯曲河段,这是由于它曾有一个曲流极为发育的阶段。后来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秦岭地区整体抬升,河流迅速下切,曲流形态得以保存,形成如今山高水低,河流曲折蜿蜒的壮观地貌。

四方山
柞水营盘镇西部,海拔2341米,是秦岭南坡柞水境内第一高峰,商洛境内第二高峰,属于巍巍秦岭南坡的一岭支脉,统领群山,分水四方。它位于营盘镇、乾佑镇、下梁镇和丰北河乡4个乡镇的交界处,是乾佑河、金钱河的分水岭,山峰四周是境内营盘镇龙潭河、乾佑镇芦才沟、下梁镇西川河、丰北河乡南河4条小流域的源头。

九华山
位于柞水九间房乡,一般海拔16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2160米。山地中高周低,山势高峻,谷坡陡峭。顶部留有第四纪冰川地貌。植被覆盖良好,以桦、松、杉为主。

柞水溶洞群
对峰台所在柞水石瓮镇,马蹄湾以南到东西乾沟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岩溶地貌,又以溶洞群著称,面积约17平方公里,堪称中国北方最大溶洞群。目前境内已发现的溶洞有115个,主要溶洞多位于海拔700~800米之处,少数分布在1700~1800 米,这些溶洞一般发育于乾佑河东侧的呼应山与西侧的天书山、银洞沟、西甘沟等山中,以佛爷洞为代表,包括天洞、风洞、百神洞、云雾洞和云霞洞的溶洞群。洞内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花、流石、石柱、石盾、石幔、鹅管等景观。

姜家沟
柞水下梁镇明星村最南边的一条沟谷。东起龙王庙,西至十道梁。从沟口到沟垴有二十多里,西北-东南走向。它是本区掌状岭谷地貌的一个组成分子,与营盘的七里峡、蔡玉窑镇的马尔峡一样,它由于受西北—东南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