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反字岩”位于贵州化处镇东南约1公里的四方山上。在距地面约一丈高的崖壁上,书写了大量形体怪异的字,这些字均为黑色,每个字大如核桃,虽经长期风雨侵蚀,终不褪色。这些形体怪异的字从上到下共有4排。由于这些字的形体似汉字的反写,加上年长日久无人认识,当地百姓便将这一岩壁称为“反字岩”。
  经过普定县、安顺市以及贵州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数次临摹、校对和整理,最终认定“反字岩”上的这些文字均为古彝文。第一排能清晰辨认字数为164字;第二排能认识字数为265字;第三排能辨认字数为58字;第四排只识2字。20世纪80年代末期,专家将能识的489个古彝文进行翻译,才初步揭开了“反字岩”神秘的面纱。原来,“反字岩”上的文字是以史诗的手法,记载了贵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呗勒阿德定居安顺后征战、拓土、祭祀的一段历史。翻译出来的部分彝文史诗:
  “反字岩”位于贵州化处镇东南约1公里的四方山上。在距地面约一丈高的崖壁上,书写了大量形体怪异的字,这些字均为黑色,每个字大如核桃,虽经长期风雨侵蚀,终不褪色。这些形体怪异的字从上到下共有4排。由于这些字的形体似汉字的反写,加上年长日久无人认识,当地百姓便将这一岩壁称为“反字岩”。
  经过普定县、安顺市以及贵州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数次临摹、校对和整理,最终认定“反字岩”上的这些文字均为古彝文。第一排能清晰辨认字数为164字;第二排能认识字数为265字;第三排能辨认字数为58字;第四排只识2字。20世纪80年代末期,专家将能识的489个古彝文进行翻译,才初步揭开了“反字岩”神秘的面纱。原来,“反字岩”上的文字是以史诗的手法,记载了贵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呗勒阿德定居安顺后征战、拓土、祭祀的一段历史。翻译出来的部分彝文史诗:
  阿德家的水常青,阿德家的海长存;男女人丁数不尽,荣华富贵乐融融;
  斋祭常把美酒奠,乞保五谷又丰登;盼佑六畜都兴旺,族众团结一条心;
  呗耄来把祖先祭,征战队伍忙起程;但等一声令下来,歼敌保土寻福根。
  骏马戈矛两相遇,回声震荡崇山间;妇女送征齐祝愿,来年胜利凯歌还。
  准备三牲和九礼,犒劳生还勇士们。刀枪入库不再战,牧马南山太平年;
  山河改貌换新装,养育儿孙世世顺。家庭兴旺人稳定,同心协力保家园;
  声威天下独无偶,富庶世上难寻欢。根深树大枝叶茂,子孙后代永富强;
  以此美词赞呗勒,恰如其分最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