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聊斋俚曲,又称蒲松龄俚曲。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琴书说唱,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此名。
  通俗性即是俚曲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生活化,二是语言的大众化,三是声腔的世俗化。俚曲所表现的内容,大部分是写农家百姓日常生活,而且是人们所关心的生活热点问题,所以它贴近时代又切入生活,为平民百姓所关心所理解。其他即使是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爱情故事、传奇轶闻等,也大都是家喻户...
  聊斋俚曲,又称蒲松龄俚曲。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琴书说唱,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此名。
  通俗性即是俚曲最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生活化,二是语言的大众化,三是声腔的世俗化。俚曲所表现的内容,大部分是写农家百姓日常生活,而且是人们所关心的生活热点问题,所以它贴近时代又切入生活,为平民百姓所关心所理解。其他即使是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爱情故事、传奇轶闻等,也大都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的。其二,运用白话及方言口语讲唱故事。语言取自街谈巷议,明白易解,听来亲切,加之广采俚俗民谚、歇后语,形成了一种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风格,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百姓而写作的文艺作品。其三,用于演唱的曲牌是风靡当时社会的时调俗曲,一改过去用南北曲作剧的传统而以时调俗曲入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广泛传唱于街衢里巷。
  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